随着汽车轻量化、新能源装备及消费电子需求激增,空心铆钉作为关键紧固件正迎来新一轮技术革新。国内领先企业通过设备智能化改造与产品高端化转型,逐步打破国际垄断,出口规模持续扩大。
技术突破: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
上海某铆钉有限公司近期宣布,其自主研发的高铁专用9.5mm拉丝铆钉通过欧盟TÜV认证,成为全球少数掌握该技术的企业之一。该产品采用冷镦工艺与纳米镀层技术,抗疲劳强度提升40%,已批量出口至德国西门子等头部客户。
江苏富仕隆则聚焦汽车领域,其双锁铆钉通过特斯拉供应链审核,应用电动车电池包壳体连接,填补国内空白。
市场格局:长三角集群效应凸显
长三角地区依托完善的产业链配套,占据全国空心铆钉产能的60%以上。苏州巨东五金通过引进全自动冷镦机,实现日产能超200万支,产品远销日、美市场。常州市某特种螺钉则凭借ISO9001认证体系,成为好孩子等品牌的战略供应商。
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
尽管技术快速进步,国内企业仍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、高端专利壁垒等压力。专家建议,未来需加强产学研合作,如借鉴电镀行业“专线生产”模式,提升镀层工艺稳定性。据预测,2025-2030年全球空心铆钉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8.5%,新能源与航空航天领域或成新增长点。
结语
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,中国空心铆钉企业正以技术创新重塑全球竞争力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基建需求释放,行业龙头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。